新闻中心
在西方人眼中,胎薄质坚□□、温润如玉的中国瓷器不仅是来自异域的奇珍异宝,更是手中权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早在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从阿拉伯商人手中辗转获得的中国瓷器就被欧洲王室和贵族们视为稀世珍宝。但类似的中国瓷器在西亚地区多有收藏,并不鲜见。打破这一局面的就是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偏隅小国葡萄牙。
由于资源和气候等因素的限制,葡萄牙被称为“在巨浪与狂风中诞生”的国度。葡萄牙虽然有着绵长的海岸线,但被邻国西班牙环绕,封锁了通向地中海的航路,再加上从北部的陡坡山地到南部阿尔加维的悬崖峭壁和片片沙滩,都罕有适于耕种的土地,所以葡萄牙的统治者急切地希望跨越危机四伏的大西洋,到地球的另一端去寻求财富和机遇。
幸运的是,葡萄牙比西班牙更早脱离了摩尔人的统治,而且面对伊比利亚半岛强敌环伺,立国之君阿方索·恩里克斯通过1143年签订的《萨莫拉条约》,使得葡萄牙获得独立国家的地位。1179年,这一地位得到了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确认,为葡萄牙积极开拓海上版图奠定了稳固的政治基础。
在1385年继位的若昂一世的领导下,阿维斯王朝时期的葡萄牙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相当实力□□□□、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被称为“航海者”(Navigator)的恩里克王子终其一生坚持用航海战略带动葡萄牙的经济发展,他所建立的机构㊣培养了大量航海□□、造船□□□、绘图人才,大航海时代的序幕由此拉开。
之后的故事就为人所熟知了。1497年7月8日,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率领船队从里斯本出发,沿非洲海岸南行,绕过好望角,来到非洲东海岸的圣布拉斯湾,随后他们越过陌生的印度洋,最终抵达印度,东方航线从此开辟。随后,得益于航海技术与海上作战技术提升的葡萄牙,在1508年打败了威尼斯支持的从阿曼湾派出的埃及舰队,成为印度洋的主宰。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葡萄牙人通过在阿拉伯人控制的海岛□□、港口建立葡属殖民㊣地的策略粉碎了阿拉伯人的贸易网,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建立起属于葡萄牙的贸易网络。
所以,人们将16世纪称为伊比利亚人的世纪,源于此地的大航海运动为欧洲打开了认识亚洲的大门。葡萄牙作为近代第一个抵达中国的欧洲✅国家,对中国贸易的垄断持续了近一个世纪之久。其凭借海洋霸权优势向欧洲输送的中国产品包括大量的瓷器,也就是说,在这100年间,欧洲只有依靠葡萄牙才能获得东方陶瓷。
葡萄牙人本身也对中国瓷器情有独钟,早在1499年达·伽马从印度返回里斯本时就曾将一批购于印度科泽科德(旧✅称“卡利卡特”)的中国瓷器献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1500年葡萄牙再次组织船队前往东方。王室成员□□□□、贵族和宗教人士都以拥有数量众多□□□、样式精美的中国瓷器作为其财富和品位的象征,据记载,“1522年葡萄牙国王下令从印度支那回来的商船中装载的货物三分之一必须是瓷器”。即便如㊣此大规模的输送,17世纪之前,欧洲的瓷器拥有者们仍为王室成员与贵族。
1511年,葡萄牙军队占㊣领马六甲后,发现中国商人会定期来到这里进行贸易,这进一步激发了葡萄牙人与中国进行大规模贸易的热情。
1515年,在一封由随葡萄牙航海家拉斐尔·伯莱斯特莱罗航行中国的意大利人安德烈·克萨利写给朱利亚诺·德·美第奇公爵的书信中,就记载:“中国✅商人也越过大海湾航行㊣至马六甲,以获取香料,他们从自己的国内带来了麝香□□□□、大黄□□□□、珍珠□□□□、锡□□、瓷器□□□、生丝,以及各类纺织✅品……去年,有些葡萄牙人乘船往中国。中国人不许他们登陆,因为中国人说,让外国人进入领地是违背常规的。不过,这些葡萄牙人卖掉了自己的货物,获得厚利。他们说,将香料运到中国去,所获得利润与载往葡萄牙所获的利润同样多,因为中国是一个处于寒带的国家,人们大量使用香料。”
丰厚的利润使得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于1517年正式派遣使团访华,试图与明朝建立贸易关系。但当时葡萄牙并不是明朝登记在册的朝贡国,几经波折后仍然被大明帝国拒之门外。以后的40年间,葡萄㊣牙人只能在广东□□、福建□□、浙江沿海地区从事走私贸易活动,直到取得明朝地方官员的允许入居澳门。从此,葡萄牙商人以澳门为据点,通过澳门-果阿-里斯本航线,将中国的瓷器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德化陶瓷现状。
据史料记载,16世纪中叶之后,运至葡萄牙的中国瓷㊣器已经不只是收藏品,当地的达官显贵们还将其作为银质瓷器的替代品。1563年,葡萄牙主教巴托勒梅乌·杜斯·马尔蒂雷斯在写给教皇的信中谈到,(中国瓷器)“精美与纯洁,远胜于银具。上流社会的人士都非常中意,以至于他们完全放弃了银器,在餐桌上非瓷器✅不用。”
但是在葡萄牙人运至欧㊣洲的瓷器中,还有一种带有个性化纹章□□□□、能够显示拥有者身份和地位的订制瓷,仍是稀有和名贵的收藏品。欧洲纹章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中世纪战场上的骑士用以表明自己身份的标识,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专属于某个国家□□□□、团体□□□□、家族□□□、城市□□□□、个人的,按照特定规则构成的标志,起先只在王室□□□、贵族□□□□、骑士阶层流行,并且只有家族中的长子可以完整地继承家族纹章,其他子嗣只能继承局部纹章,并加以改变,以表示承袭相传。
所以,早期㊣纹章瓷的订制者多将其作为珍贵的礼物,送给葡萄牙的王室成员或者贵族□□□□、主教。1528年,葡萄牙军官乔治·卡布拉尔就曾为葡萄牙国王订制瓷器,他在给国王的信中写道:“我向一个来到此地(今马六甲)的中国船长,为殿下订制了几件(瓷器),他把瓷器带来了……由此,我知道中国人在满剌加(今马六甲)很守信用,因为如果向他们订货,就会带货回来。”
根据葡萄牙学者统计,16世纪㊣至19世纪,为葡萄牙王室□□□、贵族订制的纹章瓷大概有250套至300套,其中16至17世纪占比不高,约为26套。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里斯本✅桑托斯宫的“瓷器厅”内部穹顶上装饰的272件青花瓷。
桑托斯宫原本是曼努㊣埃尔一世的宫殿,1589年以后为兰卡斯特雷家族所有,曼努埃尔一世遗留下来的瓷器收藏也被兰卡斯特雷家族所继承。约瑟·路易斯·兰卡斯特雷在约1667年至1687年间修葺这座宫殿时,将这批于1500年至1613年间收藏的,大小不一□□、图案各异的青花瓷镶嵌在了金字塔形的穹顶上,如同盛开着一朵朵绚丽的“瓷花”,每朵✅花的花心是一个大瓷盘,周围各环绕有八到十个不等的小瓷盘,营造出令人惊艳的视觉✅效果。
现在葡萄牙国内收藏的,历史最为悠久的纹章瓷是里斯本梅德罗斯及阿尔梅达博物馆收藏的一个青花执壶。订制年代被推断为明正德年间,约1519年至1521年。壶身上除了荷花等中国传统的植物图案外,还有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的徽章和浑天仪的图案,象征其征服世界的野心。同时期的还有一个深腹盘,白底青花,图案也是中西合璧,盘内绘有两只凤凰在荷花池上交叉飞舞,外壁有两个交错的浑天仪和三个葡萄牙王室的盾徽,据推测其订制年代应在1520年至1540年间。
除此之外青花瓷 百科,还有葡萄牙贝雅市唐娜·雷奥内尔王后博物馆收藏的一个白底青花耳盅,其外饰为连续的骑马华人,盅底有一在野外坐禅的僧人图案,它的订制者佩罗·德法利拉曾两度担任马六甲总督,这是在其第二个任期(1539年-1542年)内订制的。葡萄牙卡拉姆洛博物馆还收藏有一个玉壶春瓶,是葡萄牙商人乔治·阿尔瓦瑞斯于1552年在广州定购的,瓶身上㊣带有葡语铭文“ISTO MANDOU FAZER J✅ORGE ALVRZ NA ERA DE 1552 REINA”,分两行写就,且均上下颠倒。铭文大意㊣为“1552年为乔治·阿尔瓦瑞斯订制”。
17世纪末至18世纪,葡萄牙在中国订制的纹章瓷显著增加,超过130套。其中葡萄牙王室定购的纹章瓷最为精美,从若昂五世的王后玛丽娅·安娜开始,布拉干萨王朝历任国王□□□□、王后□□□□、王子,均大量定购✅纹章瓷,套数虽然不多,但数㊣量庞大□□、样式繁多□□、色彩艳丽□□、制作精良,体现了当时中国瓷器制造的最高水平。比如佩德罗三世□□、诺昂六世定购的纹章瓷,器型精美□□、构图饱满□□□□、绘制精细,令人叹为观止。
青花瓷作为中华民族艺术中的瑰宝,在欧洲艺术发展史上也占据重要地位。青花瓷的烧制开始于唐,成熟于元,发展到明代,由葡萄牙人运往欧洲,使得中国原本仅外销至西亚阿拉伯地区的青花瓷享誉世界,成为中国瓷器的代名词。
葡萄牙人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曾被深受阿拉伯文化浸染的摩尔人统治了四百年。冥冥之中,葡萄牙人又将中国人外销阿拉伯地区的青花瓷带回伊比利亚半岛,并对葡萄牙当地的建筑装饰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如今漫步在葡萄牙街✅头,仍然可以偶遇那一片片蓝白相间的风景——镶嵌在墙壁□□□□、大门,甚至座椅靠背上的瓷砖画。白底蓝釉的瓷砖画又被称为“葡萄牙蓝”,展现出中国制瓷工艺和审美风情传播到欧洲后,对葡萄牙艺术风格产生的重要影响。
虽然早在13世纪,葡萄牙人就开始用由摩尔人带入伊比利亚半岛的技术所生产的瓷砖来装饰建筑物,但葡萄牙的瓷砖画真正成形则与深受中国青花瓷影响的荷兰代尔夫特瓷有关。代尔夫特瓷的色彩㊣和亮度都类似中国的青花瓷,但是价格低廉,又满足了葡萄牙㊣人的审美需求,因而于17世纪大量出口到葡萄牙。17世㊣纪末18世纪初,代尔夫特瓷蓝白相间的色调被葡萄牙人运用到瓷砖画的创作中,最终使这一㊣艺术形式在葡萄牙落地生根,并在巴洛克风格装饰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数㊣百年前,葡萄牙人将一件件精美瓷器从中国运到欧洲,这些艺术史上的颗颗璀璨明珠依然闪耀在葡萄牙的皇宫和各大博物馆中,见证了中葡两国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并从一个侧面勾勒出中国瓷器对西方文化和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
本文由:ms1129美狮贵宾会提供